近年來,半固態、全固態電池正在成為全球整車、電池企業競相競爭的技術新高地。尤其是以eVTOL、無人機、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興應用場景步入爆發階段,正倒逼固態電池加速步入產業化階段,并帶動固態電池相關核心材料及制造裝備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為跟蹤固態電池關鍵膜材的技術革新進程,了解企業發展近況,研析產業發展困境,為國家部委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產業第一手信息,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,開展的“創新推動·縱深推進——2025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調研”活動,近日走訪國內主流電池材料企業。
圖為調研組一行與鋰盾新材相關負責人合影
日前,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/電池中國網創始人CEO張雨等調研組一行,來到位于浙江湖州的浙江鋰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(簡稱“鋰盾新材”)實地走訪調研,與鋰盾新材董事長夏文進等企業相關負責人,圍繞高端動力電池用鋁塑膜研發進展,鋁塑膜國產化替代,半固態、全固態電池用鋁塑膜開發,以及固態電池用膜材等話題,進行了廣泛、深入交流。
據介紹,鋰盾新材創立于2015年,專注于新能源鋰電池軟包鋁塑膜及固態電池內外膜材料的研發、制造。目前該公司已通過IATF16949、IS09001、1S014001、IS045001等多項認證體系認證,其自主開發的微波非極性動力和儲能電池軟包鋁塑膜,以及固態電池關鍵內外膜材料產品,覆蓋動力電池、儲能電池、固態電池及消費電池等領域。
圖為鋰盾新材董事長夏文進參與座談交流
座談中,夏文進表示,過去十年,新能源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,中國不僅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,更是在一些“卡脖子”技術領域實現關鍵突破,但“鋁塑膜仍然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全面國產化替代的產品,鋰盾首創微波錨固一體化技術,將成品率從81%提升至95%,質量一致性提升至PPM級,助力軟包鋰電池實現高品質降本,正在推動這一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。”
據悉,鋰盾新材自主研發的Microlayer?非極性多層微波錨固技術,首創“12層多相界面微波錨固”工藝,成功突破了日韓企業在軟包電池封裝材料領域的專利壟斷,該公司軟包電池封裝材料、工藝、裝備等技術全系列為中國制造,填補了中國高端鋁塑膜研發及產業化技術的空白。
截至目前,鋰盾新材已經開發出50~200um全系列鋁塑膜產品。據介紹,該系列產品的深沖性能、耐腐蝕性、封裝安全等核心指標,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圖為調研座談現場
如今,低空經濟與人形機器人已成為新的經濟引擎,由此也將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快速發展。行業數據顯示,2030年鋁塑膜市場規模將接近220億元,出貨量預計可達15億平米,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6%。
在夏文進看來,隨著低空經濟與人形機器人等新興場景的爆發,軟包電池將二次崛起。“半固態/全固態電池是產業必爭之地,而鋁塑膜將從‘封裝輔材’升級為‘安全性能的基石’。”夏文進表示,從鋁塑膜到“固態膜生態”,鋰盾新材已經進行了完善的技術布局,如:固態電池鋁塑膜、固態電解質膜、鋰金屬負極膜、鋼塑復合膜、雙鋁膜、軟包PACK膜等。其中,通過材料革新和工藝創新,鋰盾新材開發的鋼塑復合膜,在材料強度和封裝上較傳統鋁塑膜大幅提升。
夏文進表示,未來5年,鋰盾新材將聚焦技術、產能、生態三大布局,目標是成為全球軟包及固態電池封裝膜全球第一梯隊,“今年年底計劃實現固態電解質膜小批量供應,2027年全球軟包及固態電池電解質膜市占率超10%。”
圖為調研組一行在鋰盾新材參觀
作為軟包形態和固態電池的關鍵封裝材料,鋰盾新材在鋁塑膜領域的創新能力,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。截至目前,該公司已經完成多輪數億元融資,積極備戰新風口,目前已規劃建設14條生產線,動力電池用鋁塑膜年產能將達到1億平方米左右。
圖為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/電池中國網創始人CEO張雨參與座談交流
座談中,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/電池中國網創始人CEO張雨就現階段國產鋁塑膜主要應用領域、半/全固態電池對鋁塑膜品質及市場需求潛力、鋰盾新材的發展歷程及相關技術研發積累,以及在動力、儲能和3C等領域的應用情況等,與對方進行了溝通交流;此外,她還就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發展歷程、主要職能、分會的重點工作等,進行了簡要介紹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