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,不僅全球主流車企、儲能企業持續加碼,而且其在大圓柱電池等新興領域潛力凸顯。擁有磷酸鐵鋰持續迭代能力,掌握前沿技術,以及產業一體化布局的企業,正憑借技術與產業壁壘搶占市場高地,成為驅動賽道升級的核心力量。
圖為調研組一行與海螺創業相關負責人合影
為跟蹤電池關鍵材料、回收再利用的技術迭代進程,了解企業發展近況,研析產業發展困境,為國家部委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產業第一手信息,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,開展的“創新推動·縱深推進——2025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調研”活動,近日走訪國內主流電池材料企業。
日前,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/電池中國網創始人CEO張雨等調研組一行,來到位于安徽蕪湖的中國海螺創業控股有限公司(簡稱“海螺創業”)實地走訪調研,與海螺創業副總經理/新能源板塊董事長萬長寶、海創新能源總經理張洪常等企業相關負責人,圍繞磷酸鐵鋰研發進展/應用前景、產業鏈一體化布局,以及行業熱點話題,進行了廣泛、深入交流。
資料顯示,海螺創業于2013年12月19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,是一家提供節能環保“一攬子”解決方案的大型企業集團。其產業涉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、新能源材料制造、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、新型建材、港口物流等。
在新能源領域,隨著海螺創業鋰電正/負極材料制造項目的建成投產,以及回收再利用業務的快速發展,其已形成集上下游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鏈。
正極方面,海螺創業總規劃50萬噸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產能,其中,蕪湖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年產能已達產。
業界周知,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此前主要應用于方型電池,而受特斯拉、寶馬汽車等下游需求帶動,大圓柱電池企業也顯現出向磷酸鐵鋰材料放量的趨勢。
圖為海創新能源總經理張洪常參與座談交流
不僅如此,張洪常指出,目前從18650等小圓柱電池,到46系大圓柱,甚至是60系大圓柱電池,都有規模化向磷酸鐵鋰體系加碼的勢頭。“大圓柱電池極限制造+磷酸鐵鋰極致價格”優勢相結合,有望攪動動力、儲能當前裝機格局。
技術及工藝方面,據該公司正極業務負責人蓋騰介紹,海螺創業引進國際先進的磷酸鐵鋰智能化成套設備,采用其獨特的納米化“固相合成法”工藝技術。
值得一提的是,該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擁有10余年磷酸鐵鋰生產研發經驗,目前除了量產供貨第三代、三代半磷酸鐵鋰產品,公司還擁有第四代及以上高壓密磷酸鐵鋰核心技術,相關產品性能表現突出。
據悉,海螺創業還在四川規劃建設年產20萬噸動力儲能、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,目前一期5萬噸負極一體化產能已投產運營。
據負極業務負責人賴亮介紹,除了石墨一體化項目,該公司還布局硅基負極材料的研發,以技術卡位,匹配未來市場需求。
圖為座談交流現場
回收業務方面,該公司旗下安徽海創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成立,其主要進行新能源材料回收、資源化循環利用和包裝容器循環利用產業投資和運營。
據該業務負責人丁貞燊介紹,預計到2032年底,回收項目總規模將超100萬噸/年。
儲能系統方面,該公司擁有EPC資質,其產業園內自建儲能電站已投用;還助力礦卡、物流重卡等應用場景電動化,不斷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。
圖為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/電池中國網創始人CEO張雨參與座談交流
座談中,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/電池中國網創始人CEO張雨,就現階段國內新能源行業“反內卷”、碳酸鋰價格波動、正極材料市場趨勢、回收再利用領域破局之道等,與對方進行了溝通交流;此外,她還就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發展歷程、主要職能、分會的重點工作等,進行了簡要介紹。

